第三百四十八章 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距离[第2页/共3页]

1919年2月8日,飞机从法国的巴黎穿越英吉利海峡,到英国的伦敦。

林子轩建立中汉文物救济会,倡导庇护中国文物,谨防本国粹者以考查为名盗墓的行动。

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无疑走到了前面。

颠末不竭鼓吹,中国粹术界现在对本国粹者前来考查非常敏感。

同时,斯文赫定还写信咨询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定见。

斯文赫定把这封信在瑞典文学院朗读了,诺贝尔奖委员会的成员也全都在场。

比如。丁闻江就和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有过合作。

甘肃的敦煌文献恰是被以考查为名的本国粹者给盗走的,有了前车之鉴,不免惹人生疑。

林子轩,墨客、小说家、戏剧家,非长年青。但很有才调,在西方有影响力。

但是,高本汉不但对梁启朝等人选不予支撑,乃至对推举中国候选人底子不看好。

斯文赫定在复书中对候选人做出了申明。

这是天下上第一条国际航路,到了1926年,欧洲各国之间的国际航路较为遍及,但还没有开通到亚洲地区的航路。

此行是为斥地经中亚通往中国的航路做气象探险,并带来一支由分歧学科科学家构成的大范围远征队,首要摸索戈壁戈壁和蒙古等地。

他的考查打算获得了北洋当局的批准,没想到却遭到北平学术界的狠恶反对。

并且,斯文赫定考查的恰是中国的西北地区,也就是甘肃和新疆一带。

卫礼贤当时在德国公使馆内任职,精通汉语、在中国官场和文明界有深厚的人脉。

“起首能够考虑的是文学作者,也就是根据设想力创作者,其次是那些对现有质料停止加工的作者,或者哲学家。”

1924年11月中旬,斯文赫定在给卫礼贤回德后的第一封信里,谈及了提名中国作家入围诺贝尔文学奖的假想。

北平到天津段于1920年5月8日正式停航,飞机名为“京汉号”。

1926年年底,他受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拜托前去中国。

这是1924年,林子轩在西方文坛还处于崭露头角的阶段。

“我俄然想起,我们曾赠送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以诺贝尔奖,他还亲身到斯德哥尔摩来。中国文学目前的状况如何?那边另有没有可考虑的,活着的、真正的高文家,还是说那边的文学也和欧洲一样处于式微期?我们只能通过译文来评判泰戈尔。对中国我们也只能如许。”

瑞典人高本汉在中国的时候研讨的是汉语语音,他是说话学家,很少打仗中国新文学。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