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文化往来[第2页/共3页]

周边各国,不管是小到高丽,还是大到契丹,文明都比大宋差了不知多少,中原的册本在那些处所都极受欢迎。但因为册本包含地理风土情面,有泄漏军事奥妙的顾虑,大宋一贯是制止出口的。但实际上这禁令也形同虚设,私运不知有多少。徐平的设法,与其让人私运,还不如放开一部分册本的出口,事前考核就是了。到时出去的册本,首要以道经佛经和儒家文籍为主,至于军事地理等杂七杂八的,天然还是要封闭住。

不过这统统都要比及徐平回到三司以后再说,现在只是机遇偶合,提早筹办。

又说了一会闲话,徐平对王文道:“你远来不易,便在西都城里住些日子,看看中原的风土情面,熟谙一下市进贸易,今后用得着。传闻高丽那些处所信佛,我这里一几卷佛教典范,送给你权做礼品吧。”

如果日本一时不窜改锁国的政策,大量的贸易来往只怕还是要通太高丽,从那边转到日本。那么密州只能先代替明州的职位,承担起东北亚贸易中间的职位。至于今后,只要两边来往密切了,以日本的政治情势,大宋搀扶一些接远洋岸的强藩也不是难事。

“钦州到明州,也不错了,真算起路途,只怕比到日本和高丽更远。今后比及海船多起来,广南的货色运到中原,尽量就不走陆路了,走海路近很多。到明州还是远了些,如果到密州或者登州转五丈河,还要更加便利一些。”

徐平揭开红绸,对王文道:“这是《四十二章经》,真宗天子亲身注释,三司刻书局刊刻,不管如何算都是上品。就是在中原,这也是可贵的善本。”

徐平对东北亚的兴趣目前也只是商路罢了,再进一步的行动,就得不偿失了。

王文仓猝拱手施礼:“都漕官人如此仁心,我们怎会再去犯禁?高丽蛮邦小国,向来敬慕中华风采,每一册书到那边,都视若珍宝!都漕此举,实在善莫大焉!”

遵循徐平的设法,是由官方出面,从北方的密州,到中部的明州和泉州,到南边的广州和钦州,几个市舶司构造大型船队,开成稳定的贸易线路。这类事情,只要官方出面才气做得成,私家海商做得再大,终究还是会走到跟海盗勾搭的歧途上去。

见黄金彪坐在一边插不上话有些无聊,徐平笑着问道:“黄金彪,你有没有出过海?”

王文接了佛经,也给徐平上了礼品,不过是人参毛皮,另有几大筐的松子。高丽松子此时在中原很有些名誉,是两国贸易的常见货色。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