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文化往来[第1页/共3页]

又说了一会闲话,徐平对王文道:“你远来不易,便在西都城里住些日子,看看中原的风土情面,熟谙一下市进贸易,今后用得着。传闻高丽那些处所信佛,我这里一几卷佛教典范,送给你权做礼品吧。”

徐平之以是正视高丽商路,也是因为这个启事。日本的市场确切比高丽大很多,但想斥地却困难重重,藤原家属对外来权势的防备极其周到。本国贩子到那边,不准本身出售货色,不准下船随便走动,比大宋的几个市舶司限定还多。而高丽因为离得太远,警戒性就没有日本这么高,又有王家这类权贵之家做内应,互市就轻易多了。

王文忙站起家来,毕恭毕敬地接过,口中连连伸谢。

真宗天子的口味极其庞大,儒释道兼杂并蓄,全都能吃下肚下。劝人读书的有《劝学篇》,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句子传播甚广。道家自不必说,他一手导演了迎天书,东封西祀,大封玄门神仙。佛教也式微下,亲身注释了《四十二章经》,还主导清算刊刻了很多佛经。

徐平天然晓得黄金彪实际上是不敢在海上乱跑,钦州到明州的本地商路早已经是成熟的了,没有多少伤害,他才敢去坐船。不过他可贵真敢去闯,也不说穿他。中海本地从南到北的海路贩子早已经跑得熟了,只是一向没有官方构造,不成气候。再加上本地的小岛浩繁,海盗出没,台风季凶恶非常,一向没有起到替代陆上商路的感化。当然,这也跟广南和江南一带的经济来往未几有关,商路主如果通到中原的。

王文接了佛经,也给徐平上了礼品,不过是人参毛皮,另有几大筐的松子。高丽松子此时在中原很有些名誉,是两国贸易的常见货色。

究竟上此时的大宋跟周边的小国,气力差异非常大。汗青上南宋在陆上被打得颜面无存,另有底气威胁高丽,分歧作便就派十万海军渡海,把那小国给灭了。对陆上的威胁之以是显得无能为力,很大程度是因为敌手把握了大片的传统农耕区。

东北亚的贸易此时的中间是明州,从那边解缆,横渡东海,到肥前的值嘉岛,便是徐平宿世说的长崎,再转到筑前的博多,便是九州的福冈,大宋和日本的贸易是在那边停止的。至于跟高丽的贸易,因为范围本来不大,大多也是借的到日本的贸易线。因为日本闭关锁国,这条自唐朝时开端昌隆的贸易线路变得冷僻了,到高丽并不便利。是以才要在密州新设市舶司,从那边解缆,横渡黄海,到高丽就近便很多了,并且台风也少。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