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便有人引经据典:“昊每上帝既生五天帝。白帝子,亦当受命于天。何可辩哉?”
此足可申明,会盟必有天神参与。会盟诸方,故须“杀牲歃血,朱盘玉敦,以立盟主”,“北面诏天之司慎”,上告天神。请上天监督会盟各方,对违约者予以严惩。“凡我联盟:毋蕴年,毋壅利,毋保奸,毋留慝,救灾患,恤祸乱,同好恶,奖王室。或间兹命,司慎、司盟,名山、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之祖,明神殛之。俾失其民,队命亡氏,踣其国度。”
世人纷繁点头。别无异义。
“先欲刻‘天圆玺印’,今又与传国玉玺比同。秦后争强好胜之风,断不生长。”另有人起家辩驳。
旗号蔽日,鼓乐喧天。
少帝无法,又问计蓟王。
内圆外方的玉琮印面正中,乃罗马双头鹰徽。环绕雄鹰,饰以绶带。最外圈,还用罗马文并汉字,刻有环形笔墨:“受命于天,既寿且昌。”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盟书曰:“汉与秦,共承天命,永为兄弟之邦。”
想来。二载当中,蓟王当酌情上表。请开漠北、岭南、东洋,三多数护府,或先立其一。二载以后,当挥军西征,凿穿两汉四百年,汉史未曾到访之海西。
仪程大抵以下。
劈面小台,也已改革成观礼台。上覆九重华盖,高九丈。宗亲诸刘、列侯封君、文武百官、番邦使节等,登台观礼。台下禁卫,列队划一。四周围满百姓。
关于盟誓,《说文解字》载:“《周礼》曰:国有疑则盟,诸侯再相与会,十二岁一盟。北面诏天之司慎、司命。盟,杀牲歃血,朱盘玉敦,以立盟主。”
再沉思。既是兄弟邦国,危及大秦之事,大汉焉能坐视不睬乎?
“盟,明也,告其事于神明也。”
如有一日,鲁琪拉上呈国书,求汉廷出兵,助其西征复辟。
百姓三呼万岁。
只需蓟王离京。三宫少帝,何董二戚,稳居高位,再无压力。
古有“诅祝”,专作制定盟书:“作盟诅之载辞,以叙国之信誉,以质邦国之剂信。”《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亦有:“使祝为载书。”此中“载书”,便是盟书。今由蓟王命尚书台领衔,与公卿同制定。
向来异国番邦,皆受金印。独大秦皇后,授予玉玺。从仪轨而言,大汉对大秦,亦非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