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科技的力量(下)[第2页/共3页]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如果不是拿英国皇家水兵的战列舰没体例(土耳其有海防要塞,但要塞炮能力不敷,打不沉英国的新式战列舰,何况要塞炮火所能覆盖到的海疆也极有限,是以就算赤军一度占据了个别要塞,也还是没甚么卵用。),苏俄赤军只怕就能实现历代沙皇的胡想兵临地中海、占据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了......

而与汗青上一战期间的沙俄分歧的是,苏维埃俄国的体制上风令其能够将军器产量晋升到昔日难以设想的程度,特别是那些被重点关照了的关头性兵器,是以那两款战机固然是1910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才前后定型,产量却飞速飙涨,很快就超越了反苏联盟一方飞机的总产量,就算考虑到这个时空沙俄留下的根柢没像汗青上那样被内战打烂、布尔什维克的在朝经历也远超汗青上苏俄建国初期,再加上大部分联盟成员都城并没有停止战役总动员,如许的成绩仍然足以让全天下都目瞪口呆,主抓产业出产的钢铁同道绝对值得记上大功。

不过,攻占华沙差未几也是苏俄赤军马队方面军最后的光辉了,须知马队军队的战马在战役中的耗损速率比职员都快,战役打到现在这个时候,苏俄海内的战马已经耗损殆尽(之前三国大战和俄海内战的耗损就已经非常大了),直到这场战役结束都没能规复过来。究竟上,早在华沙战役之前,布琼尼马队方面军的战马就已经断了来源,死一匹就少一匹,打完这场战役以后,更是有超越三分之一的马队无马可乘......

这两款飞机的组合在疆场上保持了靠近一年的上风,又有在这个期间绝对算得上惊人的数量支撑,很天然地春联军一方形成了庞大的威胁。1910年联军守势大盛,一度迫使南线的苏俄赤军完整退出保加利亚和高加索山脉以南地区(石油城巴库也一度易手)、北线更是一度侵入了白俄罗斯和右岸乌克兰,但是跟着空中上风的易手,苏俄赤军在很短的时候内就就将战局再次窜改了过来......

至于飞翔员的培养题目,也没无形成多大的困扰,双翼飞机的把持远比单翼飞机简朴很多,而苏俄固然文盲率很高,但那是跟西方列强比拟,它好歹也是一个半产业国,从其他部分挤出一两万文明程度达标、身材也充足安康的后备人才来停止告急培训,还是没有多大困难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