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天下才俊 中[第3页/共12页]

一方面是人才贫乏,一方面是人才得不到操纵,石越自问不是甚么神仙,也不是那种一呼百应的鼓励家,面对这类题目,他只能束手无策。等着他们渐渐憬悟,或者有一天,当天下的读书人俄然达到百分之三十乃至百分之五十之时,读书人就不会感觉进入工贸易是一种自贬身份的行动了。在现在这个时候,也只能看到一少部分人自发不自发的去经商或者处置产业。

“本年省试取中名额是三百以上,六百以下,可天下参考的士子高达一万多人,考上的一跃龙门,天然身价百倍,但是没有考上的却永久是大多数。这些人获得贡生的资格后,还要坐食朝廷的仓禀,总有一天,国度要不堪重负的。”李丁文忍不住感慨道。

“还没有,不过根基上已经定了。常秩、吕惠卿都是考官,主考官皇上钦点冯京、陈绎。”石越淡淡的答复道。

这个武官石越倒是熟谙的,叫康大同,是熙宁三年武状元,本来是侍卫亲军里的右侍禁,因为考上武状元,升了一级,变成左侍禁——不过仍然是个八品小官。石越本来就架子不大,加上康大同是武状元出身,又是正儿八经的御林军,更是更加客气。抬了昂首,算是还个半礼:“状元公不必多礼,如何有兴趣来白水潭?”

直到他在成都读到《三代之治》、《历代政治得失》,读到关于青苗法改进的邸报,他这才又被勾起一丝但愿。但是司马梦求为人,是非常的推许“与其许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他马不断蹄的出剑阁,顺长江而下,直奔江淮两浙,亲身材味改进青苗法的推行环境,用钱庄借济的利弊得失。在那边呆了一年有多,各种利弊,他无不了然于胸。他在松江边上,看到了机户之家成千上万,官府为了调度棉花的莳植和水稻的莳植而大伤脑筋,二者的冲突至今没有处理;他在杭州,看到苏轼浚通西湖,亲手打算杭州郊区图,教四周的百姓利用煤矿;最让他印象深切的,是一个叫蔡卞的小官,不过十几岁的年纪,就把一方面管理得井井有条,他在治区要求百姓莳植棉花和水稻三七分,而新开恳的地步则能够棉花水稻*分,把松江边上官员们处理不了的题目,等闲的处理了,他非常峻厉的打击大族私放高利贷,监督钱庄的利率环境,对于一些官府不肯意处理的贫苦户的题目,他命令这些五等户中的贫苦者,能够由县府调查清楚后,押结作保,让他们去钱庄乞贷买种——司马梦求所过诸县,便是《论语公理》的署名作者唐棣、柴氏兄弟等人地点的县,都没有人能比这个蔡卞做得更好。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