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汴京风物[第2页/共4页]

那老夫见是个墨客,怕是有功名的人物,赶紧遥遥道了个安,然后很恭敬的答复:“老夫不敢胡说,这些事迹汴都城里大家皆知……”

那佩剑墨客想是趁着酒意,也不行礼,傲然答道:“不错,我是福州人士。”

那几个墨客见他无礼,无不勃然大怒,正要群起而攻之,却被那黑衣青年止住,只听黑衣墨客缓缓问道:“听兄台方才言道,王相公之青苗及石相公之合作法都多有不便?”

我让石福把马车停到汴河边的一座酒楼旁,下得车来,抬眼望去,只见市招上三个大字:“群英会”。我嘿声发笑,快步走了出来,两个厮赶紧紧紧跟上。

我对这个社会的影响,或许没有我想的那么大,但是总有一些如细细的毛毛雨,无声无息的沁入这片地盘吧?

那白叟见他不如此,便不敢辩论。我那两个小厮正要按捺不住,不料先前桌上的那几个墨客却先站了出来。一个高高瘦瘦穿戴玄色圆领窄袖长袍的年青人走近几步,施了一礼,问道:“这位兄台请了,方才闻声兄台如是说,则兄台想必不是汴京人物?”

那黑衣墨客也真是沉得住气,仍然缓缓相问:“敢问其详?”

那白叟听到一愣,我也一愣,以我所知,这白叟倒并无胡说。看畴昔,说话的倒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墨客,腰间佩剑,一小我坐在角落里独饮,此时见他双目睁圆,怒声喝斥,多数也是借了点酒意在发作。

阿谁平话的小女孩也很见机,轻调胡琴,便漫声唱起来,倒是一首《满江红》,当时也觉得是“石相公”的佳作,却不知竟是我抄稼轩的。那词倒也能合这些墨客们的表情,几个墨客听了几句,便跟着低声哼起来:“……诗酒社,江山笔。松菊径,云烟屐。怕一觞一咏,风liu弦绝。我梦横江孤鹤去,觉来却与君相别。记过名万里要吾身,佳眠食。”

佩剑墨客答道:“在朝坐于庙堂之上,谈道论政,皆不顾百姓实际。先是王相公行青苗法,百姓愚笨,只知假贷不知要还,更有官吏逼迫小民贷之者,一季以后,利取二分,百姓由是困苦。而官家相逼,不敢不还。汴京人士或是不知,各路百姓却未有不哭者。厥后石相公以合作社改进,息为二分降为一分,且百姓无官吏之威胁,不至于被迫假贷,致是初有常平仓之原意,若不出京师,原也不晓得此事之弊,是故朝中诸臣,交口奖饰,无有言不便者。便是处所长官,倘不达下情,亦不能尽知此中之弊。以三老族长士绅办合作社,百姓虽免官吏之逼,却不能免于大族之害。青苗之利,朝廷定为一分,有奸豪之徒,便定为二分三分,散官本是大族,枉顾王命,与之狼狈为奸,坐而分利。如有小民诉之县官,则县官多有竞相推委者,觉得散官亦王命也。石相公之合作社,能保得住上等之家不受官欺,却保不住劣等之家不受民欺。前者王相公之法,朝野另有言不便者,本日石相公之法,更无言不便者,则受逼迫之百姓永久出头之日矣。”说到厥后,能够震惊愁肠,竟致腔调惨痛。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