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归去来兮(五)[第1页/共3页]

我发明这个陶清怀真是诚恳,或者是毫偶然机。简朴问一句话,能详详细细讲个来龙去脉,很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君子风采,和阿谁桀骜不驯,心机阴沉的陶清怀判若两人。

“恩公!请恕清怀痴顽,此中千年,浑忘宿世,方才想起家父临终前,所述恩公月无华边幅。”陶清怀“噗通”跪下了,“陶家一族卑鄙(并非当今的贬义词,而是一种自谦,参照诸葛亮《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承蒙恩公赐仙府,窥得长生之秘。实在……实在……”

“南少侠,我是该说平身还是说啥?”月饼红着老脸,傻瞅着膜拜的陶清怀,手脚都不知往哪儿放了,悄声问了一句。

不,陶华已经死了,她是真正的陶清冉。

待她走近,看清楚模样。

“鄙人自出世始,得家父安然翁赐名,从未变动,何来真假?”陶清怀满脸近似孩童般的天真,很茫然地应道,“陶家自先秦遁藏战乱,隐居于此,多丰年纪。遥记曾有武陵渔夫,误入陋居,得族人粗饭淡酒怠慢数日,与外世再无来往。为何二位初见鄙人,就识得边幅姓名?”

陶清怀几次念了几遍,眉头微皱地几次考虑:“如此国名甚是古怪,倒也朗朗上口,很成心境。”

石门开启前,我做过很多猜测。或许真的有一群隐居于此,不知朝代,与世无争的前人;或许只是一处荒凉已久,残墙破壁的无人村庄,只剩一堆坟包和零散在杂草乱树间的累累白骨,任凭我们感慨万千;或许是某种科学解释不了的奥秘力量,使得居住在桃花源的人们具有无穷的生命,下棋喝酒,赏花观月,好不欢愉。

陶清怀神采一黯,眼圈微红,轻声感喟:“家父带领族人寻得此处,单身入源一探安危,误中桃花瘴,生幻觉咬舌而死,安葬于源谷村后。自此,族人方知桃花瘴气之厉,多有防备。家父平生,为保族人安然,呕心沥血,及至以命换得陶家数百人……”

陶清怀情真意切,冲动地说不出话了。

“应当是‘愧不敢当,折煞洒家’吧?”本来挺诡异的氛围,让这一出儿整得莫名喜感。

我已经不能用普通思惟想题目了,晕乎乎的如同喝醉了酒:“你爹陶安然也在桃花源?”

陶清怀这几句话,信息量极大――他的父亲也叫陶安然;《桃花源记》描述的世外桃源真得存在!更让我震惊的是,先秦至今起码两千多年,陶族竟然都能活着?这不是神仙是甚么?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