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深知诸葛亮的本性,毫不会信口开河,问道:“计将安出?”

这两年曹操屡吃败仗,虽说光复关中,但不敷以鼓励士气,声望还不如前几年,按说不该在此时做这类被天下人唾骂之事。

世人对坐很久,刘琦突破沉默,问道:“曹操乃当世枭雄,在此风口浪尖做此大逆不道之事,莫非自知命不久矣?”

三人神采大变,吃惊地看着刘琦,这不是痴人说梦?

“千万不成!”

三人同时起家,围着刘琦否定三连。

“不成能!”庞统呷了一口酒,“荀彧乃曹贼股肱之臣,堪比张良、萧何,何故言救?”

“难!”诸葛亮愣了一下,摇着羽扇闭上眼睛。

但有了封国,自成体系,只要指定担当人,便可将基业传承下去,孙权厥后降魏,受封吴王,走的就是这条路。

实在曹操进位的动静传来,刘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荀彧。

正可惜之时,史阿送来密报,曹操出兵北上,荀彧称病并未随行,上表去官回野抱病,人已经分开邺城。

“诸位请坐!我只是就此事切磋罢了。”刘琦也没想到他们反应这么大。

庞统嘲笑道:“元直言之有理,曹贼沉痾已久,若不早做筹办,一旦不幸离世,境内必有大乱。”

“荀彧会被害?”徐庶吸了一口气,蹙眉道:“有这个能够吗?”

诸葛亮坐了半晌,竟起家走到桌案前,取出三枚铜钱抛下,半晌未动。

徐庶点头道:“曹贼此举,的确是在筹办后事,北征鲜卑,不过是虚张阵容罢了。”

刘琦却道:“曹操亲信当中,若另有一民气向朝廷,忠于汉室,此人便是荀文若。”

“将军自重!”

诸葛亮长叹一声,缓缓道:“荀令君之名,亮早有耳闻,此民气存汉室,今曹贼进位,荀彧必劝谏,君臣自生嫌隙。操生性多疑,宁负天下人,一旦有此狐疑,恐荀公命不久矣。”

诸葛亮叹道:“曹贼迁都邺城,吾等故意有力,如之何如?”

庞统也微哼道:“荀彧虽有大才,但比起这兴汉大业,却也微不敷道,当年他可没少帮着曹贼做好事。孔明之才胜其十倍,何必舍近求远?”

襄阳书院,宋忠、傅巽、王粲等名流无不痛骂,指责曹操有篡逆不臣之心,更甚王莽、董卓,个人请命,要刘琦出兵北上,讨伐逆贼。

刘琦却道:“荀彧一心为汉室运营,今见曹贼野心,必追悔莫及,我给他将功折罪的机遇。邀其同心匡扶朝廷,再兴汉室,以遂其志,岂不美哉?”

诸葛亮坐直身躯,思考半晌,还是点头道:“只言片语,难动其心,派人劝说,曹贼必在暗中监督,位轻者难表诚意,位尊者恐有去无回。”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