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司马懿,庞统、诸葛亮,众目相对,皆有计算。
庞同一针见血:“刘扬州,此战,不过意气之争。报先前袁术欲烹之仇。胜战夺城,自是极好。即便能败袁术一阵,亦可找回名誉。扬州二郡,绝非所欲。”
言下之意。即便长涂二龙联手,尽遣翥凤、飞云,二大舰队出征。亦不过是,为刘繇找回脸面罢了。
见曹孟德,似情意已定。程昱又道:“若改司隶为司州,‘司隶校尉’之名,恐难再用。”
“兄长所为何来?”见孙策苦衷重重,周瑜先问。
“愚兄,亦如此想。”孙策答曰。乱世当中,恰是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岂能籍籍知名,空老于林泉之下。
“代行司隶校尉事。”程昱心领神会。
“少府黄琬。”程昱答曰。
好处体贴,曹操心似明镜:“京师七郡,本就不为我属。另设司州,亦无妨。”
一言蔽之,事不宜迟。
看似一团和蔼。只因二党之间,知之甚深。如何交割好处,轻车熟路。所谓构和,便是相互让步,各取所需。王党欲取京师七郡制衡荆襄七郡。而曹党火急与汉中缔盟,恐吓二袁。谓“攘外必先安内”。待与吕布一决雌雄,再南取荆襄,坐拥关东。当可与二袁,会猎于江淮之间。
与史侯相约,结兄弟之盟。至于盟约细节,如两边称呼,各自归属,诸如此类。皆有专人协商。求同存异,必得美满。
朔望大朝。汉中使团入宫觐见。上呈国书,欲结兄弟之盟。
然毕竟,非清流出身。岂能两袖清风,何谈与民秋毫无犯。若司隶校尉为王党所夺。可想而知,曹氏朋党,必望风解印去。
董侯问政群臣。王太师并曹太保,皆言可行。百官更是,异口同声,交口奖饰。
“不瞒贤弟,愚兄却有一事不决。”孙策言道:“日前,右将军兼扬州牧,刘公登门,许我九江太守之职。”
“若非与诸位相见,策,恐已为人所(利)用,犹未知也。”
孙策答曰:“不瞒贤弟,愚兄非常心动。”
至此,三国鼎足之势成。
董侯毕竟幼年。谓“三人成市虎”。先有董骠骑入宫,传语“三分天下应二刘”之说。今,二位上公,亦出言附和。更加百官拥戴,无有贰言。董侯这便定计。
荀彧又问:“州牧何人?”
闻太学老友入馆。四子这便间断学业,齐来相见。
仍由周瑜问道:“不知兄长,意下如何?”
“喏。”程昱领命。
“太师欲改司隶为司州,另设州牧。”曹操得报,面露愠色:“司隶校尉,自两汉因循至今。岂能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