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桓典无语。
先前,不其侯伏完觉得,曹氏父子,“私门成党,以富其家”,不过“贼臣”耳。现在竟“朋党比周,以蔽明主”,曹氏父子,几成“亡国之臣”。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杨彪上前,与王允见礼:“太师相邀,所为何事。”
王允请杨彪入府相商。可谓直指弊端。
毋论“朋党比周”,亦或是“朋党执虎”。皆逃不过“结党营私”。
座下群僚,早已同仇敌忾,誓不罢休。
《荀子·臣道》:“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韩非子·孤愤》:“朋党比周,以弊主。”
众僚属,顺次退席。
王太师正襟端坐,闭目养神。
如曹氏父子这般,不可儿臣正道。曲意巴结,恭维天子。为达目标,不择手腕。恰是士人清流所不耻。一言蔽之,坏了端方。
朝臣相争,两党对峙。幼主当秉承中立,而善其身。此时站队,有百害而无一利。
贼臣当道,尚可除;亡国之臣,悔不及!
略作考虑,伏完幡然觉悟。王太师言下之意:“四镇分歧授”,唯授刘表镇南;“骠骑不称大”,董重徒劳无功也。劳而无获,何必徒劳。且只顾奉承曹氏,不吝与王太师为敌。于朝堂之上,亦举步维艰,一无所得。待此事作罢,董重自当警策。
二党之争,不出朝堂。两边各抒己见,各执一词。终归,公道安闲民气。然曹氏父子,却勾搭弄臣,勾引少年天子。此等行动,与寺人何异。士人与寺人,存亡大敌,势不两立。二次党锢之祸,残害士人无数。笔笔血泪,罄竹难书。寺人之祸,尚未除根。不料又出弄臣。王允党徒,心中卑劣,可想而知。
“天子此诏,乃为刘表正名。本无不当。”王允言道:“然镇南将军位,自汉以来,却无此例。有镇南,必有四镇。今,天下三分,群雄盘据。妄自增封,广授兵权,恐至放滥之祸。”
王允请杨彪入府相商。便是请其,劝谏天子。正如王允所言,董侯聪叡,有明主之姿。只需悉知此中短长,必当警省。未及元服亲政前,当不会再行此事。以免为奸臣所乘。
“董骠骑,何其不智。”杨彪乃先帝名臣,太尉杨赐之子。出身弘农杨氏,曾祖杨震、祖杨秉、父杨赐,皆官居太尉,以奸佞闻名。且世代研习《欧阳尚书》。与汝南袁氏,并为王谢大族。焉能不知,天子行事不当。
群僚跟从。
“拜见太傅。”不其侯伏完,引群僚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