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花农见状,忽抬开端来,喊道:“小兄弟是要向北行吗?”

肖逸讶道:“农家后辈?”分开天脉山时,曾听长阳真人提到过农家,农家未在九州争得一席之地,申明不显。只是让他惊奇的是,在他设想中,农家应是一些山野农夫,想不到另有这么高雅的传承。

贰心中暗叹一声,感到冲突之极。大道无争,对于道家而言,传道讲经,弘扬道法,理所当然,但是要百家论道上争夺名次,其本身便违背了道法。这恰是他不肯去插手百家论道大会的启事。

听其口音,刚才的诗歌也出自其口。

肖逸不得不扯谎道:“我原是荆梁鸿沟人士,要到扬州投奔亲戚,在山中迷了路,听到大哥这诗歌颂的好听,就被吸引来了。”

肖逸早在进入梁州时,就换上了百姓衣服,只是梁州距此万里之遥,风俗风土分歧,穿戴也有差别,难怪这花农惊奇。

但是,静姝最后的一句话却深深影响了他。回想静姝当时的神情,竟有一种忍不住的狂喜。他虽不喜好与人争斗,但是在静姝面前,不管甚么天道、天然,早已抛之脑后。只因,心已经乱了。

肖逸道:“能为百家做点功德,也不枉这身修为。”遂向着百花谷行去。(未完待续。)

肖逸听得出神,感受此诗意境深远。超凡脱俗,令人神驰,自语道:“这等乡野之间,怎会有如此高雅之人。”当下,忙循声赶去。

那花农道:“我劝你还是先向东进入扬州,绕开这段山林为妙。”

虽还未下定决计要插手百家论道大会,但是所行方向,倒是直指豫州。

肖逸望着江南美景,不由感慨道:“若能在此终老。该是多么美好之事!”

那花农忙摆手道:“老弟但是挖苦我了,我一个乡间老农,怎能做出这么高雅的诗词来。这是我们农家代代相传的诗歌,传闻是农家先人五柳先生所作,自古传唱。凡是农家后辈,大家都能唱上几首。”

肖逸问道:“这诗歌但是大哥所作?”

他脚程不慢,一日可行三百多里。这般行了五六日,已深切九州大地。

不过,肖逸想起胖厨师来,一起体悟,倒也不觉难耐。

山下有一深谷,上空与云雾满盈,看不清谷中景象。清风徐来,但觉风中夹带着浓浓的药香味,应是那百花谷没错。

转过一个山头,但见山坡有一片花圃。一名浅显百姓打扮之人,正在补缀花枝,口中仍唱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宴安自逸,岁暮奚冀!儋石不储,温饱交至。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