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句话一说,夏浔内心头如电光火石般一闪,顿时甚么都明白了。

不过眼下不是和皇上会商这个题目的时候,迁都的机会也远未到来,夏浔不想就此事说得太深,便就着朱棣这句话,呵呵一笑道:“宋太祖雄才大略,初立都城于开封,倒是一个弊端。如果早将都城迁至洛阳或长安,大宋鼎祚怕就不但三百多年了。

特别是四年北平曾多次直接置于伤害之下,因为死伤形成的更替和功过奖惩的任免,官员的改换频次极高,朱棣即位后立北京为行在,倒是派过来一些官员,但也只是把持了最上层的权力,那低阶层的官僚根本,就是朱高炽留下的原班人马,这其岂能没有几个他的亲信?

夏浔只是一笑,那杨峰就凑到了跟前,脸上还是带着笑,声音却抬高了很多:“国公爷不认得下官,下官倒是久闻国公爷的大名儿……”

朱棣大笑,摆手道:“嗳,你又耍滑头了不是?两战两捷,立下如此军功,如果如许还算办不好差使,那百官岂不能要惭愧死了?”

夏浔心道:“迁都当然不那么简朴,也当然不会是为了图个温馨,立都北京,自有立都北京的政治考虑,恐怕你当初提北平为行在,就已动过这个动机了。”

朱棣目光微微一闪,奥秘地笑道:“无妨,今晚你就在行宫里住下,呵呵,还住在……你当初住过的那处殿阁里吧!”

当初燕王举旗,策动靖难之战的时候,二殿下随行在外,大殿下坐镇北平,三殿下当时还小,毫无影响力。大殿下在四年间,单独把持北京政务,举凡征兵征粮、驮脚夫卒、农耕柴桑、工商贸易,统统的统统没有不管的,北京空中上的大小官员,那都是他用熟了的人手。

劈面一个年青的五品官员从宫门里走出来,刚好闻声夏浔这番话,当即满面东风的迎了上来。

夏浔到了燕王府前翻身上马,昂首一望那巍峨的宫门,俄然想起他上一次来此,尚是一介白丁,今时本日,再见燕王府,不由大有物是人非之感。

夏浔笑着拱手道:“臣吃些苦倒不怕甚么,就怕办不好皇上交代的差事,那可孤负皇上的信赖了。”

他一拍额头,笑道:“错了错了,现在该说是大皇子。靖难时候,皇上领兵在外交战,大皇子坐镇北都城,因为赏识下官做事还算勤恳,便从一介小吏例外简拔为官员,当时候常在大皇子身边走动,就听大皇子嘉奖过国公,昨日听了诸位大人的赞誉,便想着几时能见见国公才好,不想本日便得了机遇,呵呵呵,实在幸运之至!”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