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辅弼(十)内阁“洗笔”[第1页/共4页]

为啥会是“洗笔”呢?大抵是因为内阁把握票拟权,而当天卖力票拟的阁老会称之为“执笔”,而高务实作为首辅,并且目前京中已经没有人臣能与高务实在权势上等量齐观,那就默许为内阁“执笔”之权完整操之于高务实,是独一一名真正的“执笔”。

梳理下汗青,唐之前的宰相机构大抵是西汉的丞相府、东汉的三公府、魏晋南北朝的尚书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丞相府和三公都能够开府置官属,宰相机构上面有很多部分曹司和佐吏(都属于国度正规体例),不管是丞相、三公府亦或是尚书台,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行政机构,而宰相是行政机构的长官。

本书很早之前就对“何为宰相”做过一些描述,此中采取了后代支流的定义:“按照我国两千多年的宰相汗青,它必须具有两个前提,缺一不成。即必须具有议政权,以及必须具有监督百官履行的权力。”

有了这个铺垫,下一步就是高务实不再从没有实际职务的新科进士选人作为本身的“秘书”,而是选调退隐不久的初级官员来充当——比如此次的李之藻。

感激书友“doni”的月票支撑,感谢!

不过这里有个新词,就是李之藻方才所谓的“为元辅洗笔”。“洗笔”这个词有多新呢?答案是就在高务实当了首辅以后才呈现。

为啥要从这里提及呢?因为明前期内阁首辅有好几位都是权势滔天,乃至于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首辅真的是宰相的变体,但这个结论实在是不建立的。

内阁大学士当中有个“文渊阁大学士”,但在凡是的殿阁大学士中只排到第五名。而这里的“入文渊阁听差”则是因为内阁所处的位置在文渊阁,实际上就是说进入内阁听差。

是以,观政进士的“观政”更多在于混了个资格,证明内阁对你有必然的承认,你算是“储相”之一了。

而高务实对熊廷弼的利用明显突破了这一常例。熊廷弼在“高元辅的观政进士”任上就常常代表高元辅去六部、都察院等衙门传达元辅的意义,乃至另有权对高元辅的号令做出必然程度的解释、弥补。这就很不普通了,远非畴昔的观政进士可比。

高务实故意窜改这一点,但他很清楚,如许的大事不成能一蹴而就,不然万一被六部或者其他甚么人跳出来拿朱元璋的话来硬怼,那他高元辅脸上就欠都雅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