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乱世出英雄[第1页/共4页]

春季的开封府并无桃花烂漫的气象,反而是一种少有的天街细雨润如酥。

当天早晨,古青便不再逗留,与文涛三人告别后便趁着夜色悄悄分开。对江湖人而言,夜色便是极好的假装。古青行事的气势也非常雷厉流行,出城以后就顺着官道一起发挥轻功向南边行进,敢走官道不是因为他过于招摇,而是源于他骨子里的那份自傲。一起上如有金人胆敢充当拦路虎的,古青亦是毫不包涵便下杀手。对于仇敌,他涓滴没有豪情,青面郎君这个江湖名号出世三年,不知杀了多少江湖宵小,加上金龙山庄的背景,在很多人看来,青面郎君就是一个视性命如草芥的魔头,亦不知郎君一词从那边来,又有何企图。

几日无话。三天后,古青醒来。这三天里,古青不但在运转不老长春真气疗伤,也是埋头闭目以减缓多日的怠倦。这一天,满城民气惶惑,一副风雨欲来的模样。就在昨日,金帝海陵王完颜亮已下达号令――南下伐宋。此时大宋早已迁都临安,完颜亮此举,企图一统天下。而就在这四方堆栈一楼厅中,有两名金人打扮的客人喝酒正憨。古青从二楼客房走下来,目光便停落在了这二人身上。对大宋,古青没有甚么特别的豪情,但他也恨金人,不是亡国之痛,而是家门之耻。古青自楼梯朝下走的时候,这二人也昂首盯着他看,眼神当中充满了迷惑。现在的开封府早已是金人的天下,宋人百姓出入之时无不低声下气。而面前这个身着青装的男人明显也是宋人,并且没有任何粉饰的迹象。古青见此状先是一愣,不过很快他便看出了端倪――这二人是决计乔装打扮的。想到这里,古青径直走到了二人身边,竟就在这酒桌的空位处坐下,还朝小二号召了一句:“开坛好酒,切两斤牛肉来!”这位店伴计也是云里雾里,这么久了他还从未见过敢这么招摇的宋人,不过毕竟还是按了他的叮咛去切肉提酒。坐定后,古青率先开口:“鄙人古青,不知二位仁兄如何称呼?”,这突如其来的干脆利落倒是让那两报酬之一惊。此中一名年青的男人拱了拱手说道:“鄙人辛弃疾!”紧接着又问道:“莫非中间便是前些日里大闹金龙山庄,重伤南宫灭的古青?”扣问之时眼神中很有几分疑虑。“恰是古某!”古青也毫不粉饰。这时两人中别的一人才松了一口气,赶紧鼓掌三声,称道:“好!好!好!早闻青面郎君大名,如雷贯耳,本日得见,果然是少年豪杰啊!哈哈哈哈…”阿谀的话谁不喜好,古青听完便一杯酒饮下,发问道:“不知中间是……?”方欲问时却被辛弃疾挥手打断,辛弃疾道:“不知可否借用古兄弟阁房一用?”古青也是顿时明白了事理,便也没有多言,带着二人就上了二楼阁房当中,并号召伴计取来酒水食品。这伴计还觉得古青与两位金人是旧识,哪敢怠慢,送完这些东西,便将房门关上,独自回到楼下。阁房当中,三人相谈一番方才相互有了相互的体味,与辛弃疾一起的中年人士名叫耿京,是一支山东义兵的统领,此次二人来到开封府便是为了刺探谍报,却不想刚一来便听到了完颜亮要南征的动静。二人对古青也很有赞誉,耿京算是半个江湖中人,而辛弃疾虽只要二一韶华,却已是成名已久的妙手,山东自有“剑荡黄河十二郡,枪挑关山几十州。问是谁家好儿郎,历城县内把名休”的歌谣,此歌所颂之人恰是古青面前这位言行端庄,一身儒雅之气的辛弃疾,江湖外号“问天剑”。辛弃疾与古青言语间扳谈甚欢,总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受,最后提及现在的情势,又不得不点头感喟。辛弃疾虽生于金国,但自幼便受其祖父辛赞对其灌输的抗金复宋的思惟,“纡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厥后毕竟是投到耿京名下,走上了抗金门路。而古青感觉成王败寇,江山易主,改朝换代是非常普通的变动,只是迫于家仇,使之对金人非常仇恨,故而在抗金的理念上倒是与二人没甚么出入。三人就海陵王南征一事会商了好久,终究是决定与宋军联手,构成南北夹攻之势共抗金人,而古青亦是承诺了耿京作为信使替他把合作抗金的函件送至采石境内。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