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赤子之心[第1页/共4页]

说着,杜知府又和夫人相视一笑:“雪儿知书达理,又出落得这般清丽文雅,子安生得好女儿,羡煞旁人啊!老夫身在乐州,都常听京里来人提及‘夏家双璧,名冠京华’;本日一见,方知世人之言不虚!”

见杜知府缓缓点头,夏晗雪鼓起勇气道:“依雪儿之见,只要不再呈现近似的文章,伯父置之不睬便可。若另有,再行法办也不迟。”

能写出如许的文章,他的内心装着的应当不止阿谁小远,而是统统哀鸿吧?

“伯父无需多虑。”本不便多开口的夏晗雪踌躇了半晌,还是说道:“想是哪个精通文墨的村汉所为。此文固然历数各种惨状,但言辞平和、内容实在,并无指责官府之处;满纸笔墨用情竭诚,足见为民请命的一片赤子之心。”

一言以蔽之:宋朝的小报很有市场!

“大灾之年,民不聊生。被人贩到乐州繁华之地,倒也不失为一条冲出死地的活路。”杜知府点头道:“不过,律法不容情,待我着人详查便是。至于那些被卖的人……”

杜知府俄然蹙眉问道:“内里也不承平。河东哀鸿无数,听闻有些处所已有民乱;你爹此时让你出门,他倒也放心。”

夏晗雪黯然道:“自小到大最宠雪儿的就是姑母了。上月她病势沉重,托人捎信想见一面,我又怎能不去?待她病情好转,我就出发回京了。未曾想返程时水道难行,只能改走陆路,这才担搁了。”

听罢,他从中间案上拿过一张纸递给夏晗雪:“看来,这上面所言失实。”

南宋曾经严查过,宋孝宗也曾下诏:“此后有私撰小报,唱说事端,许人告首”;除了出报纸,暗里看小报也不平安,被发明了能够都要放逐五百里。但是,看的人还是很多,小报也是屡禁不断。

最后,一些小报已经牛逼到了“每遇批旨差除,朝殿未退已传播”的境地。北宋末年,权臣蔡京都被小报骂过,可见这些重生的小“媒体”有多放肆了。

他长叹短叹的时候,乐州城里有另一小我在大发感慨。

而身为“大瑞朝消息第一人”的萧靖在干吗?答案很简朴:躲着。

也算是善有恶报吧!乐州人太朴重仁慈了,他刚才实在内急就露头走动了一下,成果顿时就有人拥上来给了些吃的和零钱,起码几天内他是吃穿不愁了。

关于灾情和哀鸿的报导在乐州激发了庞大反应。街头巷尾都在群情灾情,有很多人出来在城里施助哀鸿,另有些一贯有“乐善好施”之名的富户筹算派人运粮送药去灾区。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